吳明珠醫師:秋分已至,該如何養身?

2016年9月22日的22時21分,即丙申年農歷八月廿二,我們就進入秋分節氣了!「分者,半也。此當九十日之半,故謂之分。」秋分剛好在秋季九十天的正中間,所以叫做秋分。
古人說:「陽生於子,終於午,至卯而中分,故春為陽中,而仲月之節為春分。正陰陽適中,故晝夜無長短雲。」這是指春分節氣,反之,「陰生於午,終於子,至酉而中分」,秋分則是陰中,也是晝夜長短相同,陰陽適中,只是這個趨勢不同,春分後陽氣越來越旺,秋分後則是陰氣越來越旺。
同樣地,我們也可以用一天的時間來理解,秋分相當於一天的下午六時,剛好是晝夜時間相等,此時太陽下山入夜,一直要到春分,才又天亮。如果把一年當成一個圓,圓的上半屬陽,下半屬陰,圓的左半邊是陽氣升起漸旺,右半邊則是陽氣收藏入裡,這時秋分就在右半邊上下兩個半圓的交接處,過此則陰氣漸旺,陽氣漸弱,其實陰陽氣只是形容一個狀態,都是同一個氣,我們說陰氣漸旺其實是指這個氣機收斂收藏的特性越來越明顯
以六氣的角度來看,秋分開始就進入五之氣了(另有說法是寒露節氣才進入五之氣)。《黃帝內經素問・六元正紀大論》中提到五之氣說:「陽迺去,寒迺來,雨迺降,氣門迺閉,剛木早凋,民避寒邪,君子周密」簡單來說就是天氣變冷,要避寒邪。氣門指汗孔毛孔,汗孔閉起來,就是出汗會開始變少。
整體看起來今年會冷得比較早比較快。因此秋分開始,建議大家首先是保暖。雖然常說春捂秋凍,秋凍的目的是靠秋天的涼降之氣,來助身體的氣機收降,不過若是超過本身能承受的程度,那就會適得其反,反而讓寒氣入侵了,這部份的拿捏還是以自身感受為準,衣服穿到覺得舒服涼爽的感覺就可以,不要覺得太涼或者有點悶。
另外要開始足部的保暖,下半身的保暖可以幫助陽氣更好的斂藏。再來就是秋燥之氣會從溫燥轉為涼燥,所以梨湯就要加味了,可加上溫潤的食材,譬如杏仁茶等。當然保持平和的心情,作息正常,更是秋分的養生良藥!
王明鉅醫師
王明鉅醫師
王明鉅醫師
王明鉅醫師